


招生联系方式:

学院网址:https://jdxy.hist.edu.cn/ 学校代码:10467 邮政编码:453003
参考书目、报名方法、初试时间、学费标准及研究生奖励资助政策详情见河南科技学院研究生处网站,网址:https://yjsc.hist.edu.cn/。
学院介绍
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始创于1958年,历经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农机系、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机电系,2001年更名为机电学院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,教授15人(其中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、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、中原英才计划1人、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),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34人,博士40人、在读博士3人,博士生导师6人、硕士生导师35人、留学归国人员10人。
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、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,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汽车服务工程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应用电子技术教育、机电技术教育、智能制造工程、机器人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,其中“机电技术教育”、“应用电子技术教育”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,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”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、河南省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。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00余人。
学院实施本科生“双证书制度”培养模式,建有多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、省级一流课程、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、课程思政样本课程等。具备车工、钳工、机床维修电工、数控、电子产品维修工、特种焊接技术、机器人应用与编程等12个工种的高、中级工鉴定资质。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“机械加工技术”及“数控技术”专业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,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“应用电子技术”“机电一体化”及“数控技术”专业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基地。
学院建有“机械工程”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,“食品加工装备及其自动化”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及“机械工程”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。建有“控制科学与工程”博士后流动站,先后与山东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山东理工大学、乌克兰苏梅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。目前,在学博士研究生6人、硕士研究生108人,在站博士后5人。
学院建有“机械工程”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、“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”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、“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”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、河南省“超精密与微细加工”工程研究中心、河南省“表面工程技术与新材料制造”高校科研创新团队、“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”河南省工程实验室、“机械工程”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“精密与微细加工技术”新乡市重点实验室、“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”新乡市重点实验室、“表面再制造工程”新乡市重点实验室、新乡市“机械系统高性能设计与可靠性评价”重点实验室和新乡市“先进材料制备与表面化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。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联合共建自动化实验室。拥有1个工程实训中心和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,教学、科研设备4000多台套,设备总值6500多万元。
近年来,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1项、国家支撑计划5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、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4项,其它项目10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1270余篇,其中SCI、EI收录400余篇,获得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、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、中国产学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河南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、二等奖2项、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5项,授权国家专利200多项,软件著作权156项,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100余项,出版学术著作7部,编辑出版规划教材80余部。
近年来,学院多次荣获河南省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学校“文明单位”、“教学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科技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十佳”科技创新团队、“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学生工作先进单位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学科介绍
机械工程(080200)
该领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,结合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特色,培养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、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,身心健康。掌握该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,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、制造、控制、维护与管理的能力,具有较强的工程理念、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能够从事本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、教育教学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。现拥有“机械工程”一级学科学术型及“机械硕士”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。主要研究方向有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、先进切削理论与技术、表面处理技术与新材料制造、机电产品智能制造理论与技术等。
该领域现拥有“机械工程”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、河南省“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”优秀教学团队、“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”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、“表面工程技术及新材料制造”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、“超精密与微细加工”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、“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”河南省工程实验室、河南省“机械工程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新乡市“精密与微细加工技术”重点实验室、新乡市“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”重点实验室、新乡市“表面再制造工程”重点实验室。现有专职教研人员93名,教授15人、博士33人、博士生导师6名、硕士生导师23人、归国留学人员10名。近年来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,主持省部级、地厅级等科研项目9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,其中SCI、EI、ISTP收录400余篇,授权国家专利90多项,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,主持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50余项。
机械(085500)
该领域面向国家机械工程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,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,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、制造、开发、维护与管理的能力,具有较强的工程理念、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能够承担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,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。现拥有“机械工程”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。主要研究方向有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;表面处理技术与新材料制造;先进切削工艺与检测技术;智能检测技术;矿山机械;振动机械;起重机械等。
该领域建有校企专家组成的教学和导师团队,现有专职教研人员93名,其中教授15人、博士33人、博士生导师6名、硕士生导师23人、归国留学人员10名。选聘企业兼职教师23名,企业兼职教师主持项目60多项,获奖40多项。针对河南省矿山、起重、振动、电子电器装备制造等行业的现实需求,联合具有行业特色的大中型骨干企业,先后与孟电集团、卫华集团、豫飞重工集团、中信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联盟,以行业需求为导向,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,确立了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的办学特色。
该领域现拥有“机械工程”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、河南省“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”优秀教学团队、“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”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、“表面工程技术及新材料制造”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、“超精密与微细加工”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、“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”河南省工程实验室、河南省“机械工程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新乡市“精密与微细加工技术”重点实验室、新乡市“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”重点实验室、新乡市“表面再制造工程”重点实验室。近年来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,主持省部级、地厅级、横向等科研项目90余项,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;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,其中SCI、EI、ISTP收录400余篇,授权国家专利90多项,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,主持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50余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