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始创于1958年,历经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农机系、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机电系,2001年更名为机电学院。
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,教授13人(其中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、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、中原英才计划1人、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人),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3人,博士36人、在读博士2人,博士生导师6人、硕士生导师43人、留学归国人员10人。
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、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,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汽车服务工程、机电技术教育、智能制造工程、机器人工程6个本科专业,其中“机电技术教育”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,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”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、河南省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。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。
学院开展本科生“双证书制度”及“1+X证书”培养模式,具有机器人特种焊接技术、机器人应用与编程、数控、电子产品维修工、机床维修电工、车工、钳工等20个工种的高、中级工培训及鉴定能力。承担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“机械加工技术”及“数控技术”专业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、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“应用电子技术”“机电一体化”及“数控技术”专业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。
学院拥有“机械工程”一级学科学术型及“机械工程”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、“食品加工装备及其自动化”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拥有“控制科学与工程”博士后流动站,先后与山东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山东理工大学、乌克兰苏梅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。目前,在学博士研究生6人、硕士研究生83人,在站博士后6人。
学院建有“机械工程”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、“高端智能起重装备”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(群)、“超精密与微细加工”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、“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与数字化控制”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“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”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、“起重装备轻量化设计”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、“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”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、“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”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、“表面工程技术及新材料制造”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、“机械工程”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;“精密与微细加工技术”新乡市重点实验室、“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”新乡市重点实验室、“表面再制造工程”新乡市重点实验室、“机械系统高性能设计与可靠性评价”新乡市重点实验室、“先进材料制备与表面强化”新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;“精密与特种加工”校级重点实验室、“再制造技术与工程”校级实验室,并且还建有“智能测控技术”、“精密与特种加工”、“再制造技术与工程”、“先进切削”及“生物质新能源”五个院级重点实验室。
学院主要的教学科研方向包括:高端智能起重装备、智能物流装备、起重机器人技术、智能识别技术、数字孪生与仿真技术、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、表面工程技术与新材料制造、微细切削理论与技术、材料加工关键技术、数控机床颤振在线控制关键技术、微小型构件加工技术与工艺、装备系统的控制技术、装备与系统的设计与分析、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、装备系统环境调节技术、新能源关键技术等。
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联合共建自动化实验室。拥有1个中心实验室、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以及10个教学实验室,其中包括1个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,1个机电工程实训中心,1个智能制造实训中心,20多个实验分室,35多个校外实习基地。实验室总面积5300平方米,学、科研设备4000多台套,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。
近年来,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1项、国家支撑计划5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、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4项,其它项目10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1270余篇,其中SCI、EI收录400余篇,获得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、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、中国产学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、河南省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、二等奖2项、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5项,授权国家专利200多项,软件著作权156项,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100余项,出版学术著作7部,编辑出版规划教材80余部。
近年来,学院多次荣获河南省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学校“文明单位”“教学工作先进单位”“科技工作先进单位”“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”“学生工作先进单位”“五四红旗团委”“十佳”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。
院 训:博学厚德 善思笃行。
机电精神: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(学生);爱生如子 厚德载物(教师)。
机电传统:艰苦奋斗 自立自强。
(数据截止2023年9月)